筆電螢幕上的東京地圖,布滿不斷躍動的各色螢光亮點,「這些顏色代表各國數據,都是入境日本的亞洲旅客。這些亮點不斷改變位置,可以看出那些旅客愛去哪些地方玩,在哪一處待最久,哪一國人喜歡待在何處。」眼前這位四十歲的創業者,神秘的笑說:「我們還知道這個用戶在哪一棟大樓,待了多久。」
他是威朋(Vpon)大數據集團執行長吳詣泓。兩年來,他成功與日本觀光局合作,提供入境日本的亞洲旅客大數據,協助日本公家機關掌握訪日旅客輪廓,規畫更精準的市場行銷。
小檔案_威朋大數據
「以前,大家(台灣同業)覺得日本科技先進,會怕進去,這是不對的;或許傳統上日本的科技先進,但是在互聯網裡(其實)一般。」他說。
在亞洲有七個據點的威朋,每月活躍用戶達九億行動裝置數,經日本政府驗證,是擁有亞洲最多旅客的數據庫。吳詣泓說明,威朋是透過與亞洲各大網路業者,包括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、Google、推特等合作,買下沒有個資的數據,再透過手機定位,掌握旅客動向。
「日本人重視情報,我們提供情報與數據,他們就可據此做政策擬定與廣告預算,」他說,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。隨著亮點多寡可以看出,有時是中國因長假而人數第一,有時則是韓國放假。
「Big Data(大數據)事業,現在是日本非常熱門領域,」威朋日本分公司總經理篠原好孝在東京新宿接受商周採訪時指出,去年訪日外國旅客突破三千萬人次,加上東京奧運即將舉行,勢必帶動更多觀光客,威朋的業務極有發展潛力。
日本難取得中國人數據,它有四億筆
原本在台灣以廣告平台起家的威朋,是透過在日本的廣告客戶電通集團引薦(編按:電通是日本政府的媒體廣告代理商),獲得與日本觀光局合作機會。但,為何日本政府必須倚賴台灣企業提供的大數據?
吳詣泓解釋,因日本企業過去多做內需市場,除了樂天,少有日本網路公司進軍國際,日人英文不好導致國際化能力弱是其一,其二是日本國內僅有一億多用戶數據,而亞洲最多用戶數據在中國,但礙於中日關係敏感,無法取得。
台灣內需市場只有逾兩千萬人,其實也撐不起所謂「大數據」公司,但威朋向中國企業購買的網路月活躍用戶數,就達四億多。
威朋也與麥當勞、花旗銀行、賓士、BMW等一千五百個品牌合作,協助它們在手機及平板電腦上投放廣告、分析用戶移動軌跡。但吳詣泓最自豪的,還是能與全世界最嚴格審查的日本政府合作。
他說,像歐盟動輒要重罰全球四大網路科技巨頭,因各國日益保護個資,「Google有你的念頭、臉書有你的人生(指掌握用戶個資);但我們去識別化,只給宏觀的數據分析,所以沒有隱私權問題。」
「能夠通過全亞洲最嚴格把關用戶隱私權的日本政府驗證,以後全世界政府都會跟我們買。」吳詣泓說。同時,能打進日本中央機關,也等於為威朋做了最好的背書,開啟與日本地方團體的合作機會。二○一四年進軍日本的威朋,從隔年開始,連續三年每年營收都成長兩倍到三倍,去年營收破億日圓。
曾在IBM擔任系統工程師,二○○七年在英國獲得藍圖創業大賽冠軍,隔年就回台創業的吳詣泓,看到台灣人才的局限和契機:「威朋走出去,發現台灣的技術團隊很好,但因為都是工程師文化,缺乏行銷包裝能力;日本的強項是工匠精神,在大數據及AI的應用上可以挖深,但無法國際化,正好互補。」
台灣人才外流現象,他認為是好事,「人才外流,不要只看短期,收跟放,有時是時間問題,像我也是在國外歷練後回台,」他有些激動的說,「這些外流的人才,十年、二十年後回來,台灣將會有新的一波、很強的力道上去。」